厦门晚报讯(记者廖勇飞)“天天抓在手上的两个钢球忽然丢了,心里空落落的,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3日下午,市民蔡先生在文塔站等公交时,不小心丢失一对健身钢球,几经找寻仍一无所得。昨日,他对记者说,这对钢球是40年前由工友纯手艺打造的,很有留念含义。
蔡先生说,他是厦门大学物理系67届学生,结业后被分配到甘肃省一家修建公司当技术员。作业中,他与不少车间工人成了好朋友。1978年,他因作业调动要脱离,车工倪庆昌手艺制造了一对健身钢球送给他,作为留念。
蔡先生说,一般钢球一般是流水线产出的,而这对钢球是用车床的弧形车刀,一刀一刀地削切45号碳素钢而成的,每个球上都有一个“肚脐眼”,那是从碳素钢中脱离时构成的。每个球直径约4厘米,重约0.5公斤。
40年来,蔡先生经常将这对钢球握在手中把玩,出门也会贴身带着。本月3日下午,他带孙子在文塔站等公交时,看到公交站邻近一家名为“E-F1VE”的舞蹈作业室供给便民椅,就坐在那边等公交,顺手将钢球放在椅子上。搭车到思明二实小站时,他才发现钢球不在手上,赶忙打车回去寻觅,成果一无所得。经过舞蹈作业室内的监控,也没找到头绪。有朋友帮他在邻近张贴了寻物启事,还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蔡先生说,这对钢球对他来说很有留念含义,期望市民能供给头绪。
信息网络传达视听节目答应(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播送电视节目制造运营答应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书服务答应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运营答应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运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具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造著作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法运用和传达
职业品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告发邮箱:福建省新闻品德委告发电话:
上一篇:2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