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大众又造了一波很大的势——用一汽大众捷达拉动一节重达42.5吨的火车车厢。许多学文科的朋友表示:看到这条新闻第一反应就是头皮一阵发麻,作为大众入门级车型的捷达居然有这样的能耐,太牛了!但车市进言不得不在这里引用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以表达自己的看法: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
在汽车行业和捷达拉火车相似的情景已然浮现过不少次了:早在10年前,大众途锐就将一架重达155吨的播音747大型客机拖动;日产旗下的大型高端SUV在2013年的时候拖动了一架重达170吨的运输机,打破了大众途锐的记录;去年,路虎发现拖动了总重量100吨的三节火车车厢;而最牛的是今年5月份一辆保时捷卡宴拖着一架285吨的空客A380前行了42米……
其实在业界人士看来,这样的操作并不能代表这些车有多牛X,与之相反,它们不过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营销模式罢了。这一幕幕精彩和不可思议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些很简单的物理知识和车企推销产品的意图,而这样的营销真的能体现出捷达这款车的卓越质量吗?
捷达拉火车之所以能造出一番势,最大的原因是拖动者和被拖动者之间的对比强烈。一辆捷大众达的整车质量为1.12吨,而被拖动的火车车厢重量有42.5吨,接近大众捷达的38倍,质量上的悬殊非常大;另外,绿皮车厢的长度高达20多米,高4米多,体积上的差距也对比也是相当明显。这样的悬殊就使人们误以为一辆小小的大众捷达要拉动如此庞大的火车车厢是极大地挑战。
如果我们拿出一个十分简单的物理公式,大众捷达如此“了不起的挑战”将变得和“徒手搬砖”一样平淡无奇。物理学用来表达摩擦力的公式为F=μmg,由于铁轨的表面较为光滑而且和车厢之间属于滚动摩擦,摩擦系数μ则会非常小。这样算下来需要拉动一节车厢的力也就2万牛左右,而捷达81千瓦的最大输出功率完全能胜任这样的工作。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便是让一辆力帆520来拉火车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显而易见,捷达拉火车这一事件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一种营销模式。而目前还有不少车企通过展现拖火车、拖飞机等看似很难完成的任务,以“耍杂耍”式的表演博得消费者的眼球。不过这种经营销售的策略放在10年前的确可以让爱看热闹的中国人兴奋一番,而大众到现在还玩着10年前的老套路就显得有些低级了。
首先,“拉火车”这一宣传噱头很容易被人们看透,而且并没有表现出捷达在性能、品质、技术等方面的优越性,捷达虽然对火车做了物理上的有用功,而在市场方面却是做了一次“无用功”;其次,这种“无用功”式的经营销售的方式既然没有体现出捷达的优点,那么就不免让人对大众在技术方面的进展产生怀疑,现在就有不少人表示:十年前就拉了火车,现在还在拉,这火车难道要拉100年?显然,大众老调重弹的经营销售的方式不但不能让其逐步提升竞争力,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给人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说了那么多,我们不免会产生疑问:捷达这款车到底怎么样呢?首先从动力上看,捷达的中低配车型都只有90匹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而这样的动力配置可以说是同级别最低的,虽然拉得动火车,但捷达在数据面前却不得已低头;其次,低配版的捷达14寸轮胎在同级别车型中几乎找不到更小的了,必须得说大众为了节省本金真是抠到了极致;即使辅助系统方面,ESP、EBA等功能在捷达中低配车型中均无搭载,而其竞品车型的中配版本就能够轻松的享受与之更好的待遇。显然,捷达符合大众一贯的低配置作风,而它的性价比自然也非常低。
虽然从销量上看,一汽大众捷达7月份销量为23029辆,依然稳坐销量榜前十位。但从捷达较低的动力和功能配置看,捷达其实并没什么优势。而它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销量,完全要归功于合资车的光环和人们对大众品牌的信仰,大众想要凭借捷达拉火车的噱头来为捷达这一车坛常青藤“续命”显然是不明智的。
上一篇:【48812】印尼男人因先有鸡先有蛋争辩闯下大祸 面对18年牢房:网友慨叹
下一篇:寻找万亿消费刺激政策包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