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博世力士乐深化与本土企业的工业4.0项目合作,同时在中国首次推出“未来工厂”概念,携创新产品助力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无人驾驶、人工智能、5G 通信、虚拟产品……当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一点一点重叠,科学技术正慢慢地渗透人类世界,也深刻改变着工业生产的进程。2018 年 9 月19 日,全球领先的传动与控制技术公司博世力士乐以精益价值流为核心、携有中国特色的工业 4 .0 交钥匙解决方案现身于 2018 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并首次在中国推出了更具前瞻性的“未来工厂”创新制造模式,助力更多的中国本土公司实现转型升级。
“今年是博世力士乐在华四十年!四十年来,我们紧随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共同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制造业从学习、起步,到变革、超车,始终秉持与中国企业一同发展的历史使命。” 博世力士乐中国董事总经理刘火伟表示。本届工业博览会上,博世力士乐向中国观众展示的工业 4.0 交钥匙解决方案,可有效解决中国工业变革中的实际痛点。
制造业在新常态下面临各种挑战:产品质量发展要求慢慢的升高,交货期越来越短,个性化要求慢慢的变多。当很多中国企业处于 2.0 、2.5 的阶段,而非 3.0 走向 4.0时,将德国的工业 4.0照搬到中国无异于东施效颦,能否一步到位,这要打一个问号。因此,博世力士乐选择立足本土化,为中国公司可以提供以价值流咨询和互联自动化为核心的工业 4.0 交钥匙解决方案,包括新线投资、旧线改造、互联服务和工业 4.0 培训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性化方案,以满足多种企业的实际需求。
入选工信部“中德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合作试点示范项目”的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是一个很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 4.0 解决方案范例。新工厂由博世力士乐与埃斯顿合作设计与建设,其中三条智能装配线由博世力士乐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从项目启动到正式投产用时不到一年,该智能工厂即实现了埃斯顿自有品牌机器人与核心部件等产品的自动化、柔性化、精益化的智能制造。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目前实现产能提高8倍,制造周期缩短 60% ,直接人工成本下降50% 。
随着客户的真实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现今主流的大型、集中式生产和管理的商业模式逐渐被小批量、高度个性化的“按需生产”模式所取代。基于博世集团全球 100 多个工业 4.0 项目的实际经验,博世力士乐意识到,传统制造模式的固定价值流在面对未来跨界生产的市场需求时有其局限性,未来制造业跨界生产时代即将来临。
刘火伟举例表明,力士乐既生产液压阀,也生产手电钻,当两个不同的工厂同时生产时,难以避免会出现手电钻订单过多而液压阀工厂使用率低下的情况。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博世力士乐的答案就是“未来工厂”。在工艺流程、生产设备、人工技能相似的基础上,两个原本生产不一样产品的工厂能轻松实现跨界生产。
未来的工厂会是怎样的呢?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对工厂进行大改造,移动除了地板、屋顶和墙壁以外的任何设备,让生产灵活性更好、柔性。“未来工厂”是博世力士乐对于未来制造业的美好创想,也是对突破工业 4.0 、充分挖掘制造潜能的又一重要创新。“未来工厂”的设计打破了传统局限,以“智能空间”“移动电子设备”和“虚拟产品”作为三大核心元素,将制造商竞争力提升到极致水平。
“未来工厂”构建了一个“智能空间”,所有生产设备之间通过 5G 实时通信,并采用感应式充电系统提供电源。“未来工厂”还需要“移动电子设备”。除了屋顶,墙壁和地板是固定的,所有的生产设备都能移动,并能为完成新的生产任务而重新自主组合。在“未来工厂”,所有新订单都可以在数字世界虚拟整个生产流程,快速评估整个价值流的匹配度,了解生产资源的可用性,从而清楚知道交货期和成本。博世力士乐已为许多自动化系统组件创建了行为模型,并可按照每个客户的系统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调整。
博世力士乐激光定位软件模块( LLC )为“未来工厂”内部物流和生产流程中的
自动车辆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技术。通过激光传感器, LLC 可以自动生成地图,高精度地确定相关车辆的位置和方向,并能够跟踪建筑物、仓库和车间内的货物。与其他方法不同, LLC 不需要磁性导轨或反射条等复杂基础设施。即使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该解决方案也可以独立且持续地进行定位。
博世力士乐在中国首次推出“未来工厂”概念,致力于以中国特色的工业 4.0 解决方案支持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未来工厂,未来已来。从概念到最终实现,未来的制造工厂将不再只是由大型设备堆砌起来的机械巨兽,人们对产品的追求更加趋于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中国制造向着中国智造稳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下一篇:寻找万亿消费刺激政策包
s